記得,在青春年少時,時常都會看到或是遇到,一個大膽點的女生質問某個低垂著頭的男生說,你愛我什么?往往此時,那個男生便不無羞澀地揉搓著手,什么也答不上來,抑或是說,我愛你什么什么的。但在如今的我看來,那似乎的確是一個誤區。
愛,與快樂與幸福一樣,只是一種感覺。說不上來,或是慌不擇路的回答,并不意味著不愛,不是真愛。人的思維分為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如果愛都可以理性的分析了的話,那么還是愛嗎?
當今社會,不少人都在對愛作理性的分析,都在以一大堆的條件來權衡愛或者是不愛,愛的好處與不利。然而,我們卻不得不尷尬地發現,這樣的以條件來論愛與否的事,原本以為光鮮的幸福,卻大多經不住婚姻的生活的考驗。離婚,出軌,或是冷寂,都是其不可退避的寫真。那么,此時,我們便不得不再回過頭來沉思:愛,是什么呢?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漫長的婚姻生活,幸許更是諸多追求愛情的人所期望的愛情的歸宿,但卻不得不去面對,赤裸裸的相對后那完全消失神密感的乏味,那覺得你就是我的人后情緒無忌地渲泄的蒼白,那根本不去考慮是否會傷害到對方的驕橫,那鍋碗瓢盆交響曲所帶來的一切的煩躁與責難。
女人們常說,如果愛我,那么就得無時不刻地把我寵著,越是寵,那么就證明你越是愛我,而真正的愛就是你得無條件地服從,做一切我想讓你做的事,我喜歡的事。她們也常常說,男人真不是好東西,談戀愛時對你好得很,結了婚就把你不當回事了。其實,這樣說的女人,往往都是太自我,只注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故而,長此以往,自己的戀愛以及婚姻出了問題,她都弄不清原因在哪里,而只是一味地責怪男人。這在女人中,應該說是一種比較廣泛的現象,也是一種缺乏自省與明智的結果。
女人總是喜歡被人寵,而男人即便是不樂意也只得學會去迎合,討她的歡心,哪怕再笨拙,不然就極可能因此中斷交往而失去她。所以,當有的女人大罵男人婚前是條哈巴狗婚后是條大灰狼時,我覺得她是悲哀的,同時顯現出自己的愚鈍。因為她不知道,越是這樣男人就越是避之不及。
究其根底,女人到底是以感性為突出特征,喜歡以自己看到的表象的東西所左右,而不是太在意感情的或是事物的本質。鮮花,禮物,西餐,浪漫的求愛,狂烈的求婚,是她們無時不刻的期盼,可以令其虛榮心得到無以復加的膨脹。而此時,這也成了她們權衡男人對其愛與不愛,愛得深與不深最有力的依據。
那么,這是愛嗎?愛的形式,怎么可能就此代表愛的本質?所以很多年來,我一直不贊同那種迎合式的討好式的愛的形式。兩人喜歡,繼而愛,雖說大多數是男人占主動,但也不能說愛就是這么經營,這么一輩子風雨無改的下去,而忽視掉那個哪怕是自己深愛或是深愛自己的男人最為真實的感受與想法。雖然,有的男人能夠做到,哪怕是自己時常感到不無委屈,也仍然以一副極為忠實的“家庭婦男”的形象展現在她面前,讓她感到溫暖十足。但即便是這樣,女人也未必是開心的,因為人都有劣根性,都會有審美疲勞,都會膩。從而對這種一天就只知道呆在家里的男人瞧不起,覺得不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沒出息。故而,既便是這樣受到眾多女人好評的好男人,同樣也會面臨婚姻的危機,甚至遭到無來由的拋棄。
那么,愛情是不是都有保鮮期?我認為有。不過,只有能看到這點的人,才會懂得去用心的經營。而這樣的經營,無論是對于男人還是女人,都是極為需要的,也是長期需要的。而不懂得經營的人,總是難免會在戀愛或是婚姻中吃苦頭栽跟斗的。怕只怕,吃了苦頭栽了跟斗也沒有搞明白。
當自己的戀愛或是婚姻出了問題,女人總是喜歡片面地去認為,一定是男人因為經不住外界的誘惑而變了心,查崗、跟蹤、對質,甚至不惜求助于私家偵探,或跑到男人的工作單位去大吵大鬧,胡攪蠻纏,尋死覓活,整得一片狼煙。總是會忽略去客觀地分析原因,理智地對待,冷靜地處置。那么,這又能怎么樣呢?然而,這樣的強悍,卻只能換來兩種結果,少半男人的屈從,多半男人的叛逆。這根本就是一種勝算不大的賭博。
在這時,還有誰會去認真想到,他還愛著我嗎,我還愛著他嗎,我們的愛情或是婚姻到底怎么了?如果有人想到這一點,那么我覺得還是應該回過頭去,好好地琢磨一下愛到底是什么,似乎才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愛,是什么呢?我以為,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欣賞與傾慕。而愛情,則是一對男女各自的愛的成功對接。也就是說,愛可以是一個人的單方面的事,http://www.clarebirth.com/而愛情則是兩個人的共同的事。既然是兩個人的事,那么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與需求,但它牢實的根基是平等、尊重、理解、支持與包容。
有人說,當愛情進入婚姻就轉化成了親情。我不是太贊同這個觀點。因為我認為,愛情是愛情,而親情是親情,互相是無法實現轉換的。不過,這種情況倒是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樁婚姻中的愛情薄了少了,雖然平淡但還可以堅守,或者說雙方都還在堅守,也還可以堅守下去,對信心上還不至于造成動搖和威脅。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往往就會主動地去思索,搞上一些類似于小驚喜的東西,讓自己舒心而令對方喜悅,從而提升彼此的好感與對幸福感的度。或者說,這就是一種主動經營的方式,其結果往往都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與意外。
在婚戀的世界里,無論古今中外,往往不乏以條件來定取舍的現象,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經濟時代就更為突出。雖然批判者不少,但魚貫者卻不計其數。有時候我也在想,這會不會就是造成當今社會離婚率高攀不下的主要原因呢?據有的專家說,離婚率飆升是全球化問題,而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就越高。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那么大多婚姻的穩固度與經濟收入的狀況應該說就有最為直接的聯系,與愛與不愛,深愛不深愛,倒是沒有太大關系。那么,像這種以條件來取舍的婚戀,到底還會是愛情的產物與歸宿嗎?既然選擇,那么何苦還要去極不理智地對愛情心存奢望呢?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你在得到一樣東西的同時,就會失去另外的東西。
在去年的光棍節,我曾參加過一個多達五十人的年輕男女的聚會。那時我就在納悶,像這些早到了戀愛年齡的人,莫非真是不會愛,不懂愛,或是找不到愛嗎?我想,像這么個早熟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的時代,無論從生理與心理發育的程度上來看,應該都不是問題。而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條件”。要知道,這兩個字把多少人阻擋在了戀愛與婚姻的門外。因為不少人及其家人,都錯誤地把條件的好壞,當作了決定幸福與否的基石。故而,才會有“年齡不是問題,問題是有沒有錢”這句話在社會上流行。
我也聽到過一些人說想獨身,包括我自己也不只一次地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忠于心中的愛情而不愿改變,二是對愛情失望而不愿再接受,三是對身邊的這個世界嚴重喪失信任感,四是對異性交合的厭惡與恐懼,五是同性戀者最終無奈的歸途。不過,雖是如此,愛與被愛的心理反應與需求,應該說對每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都是具備的,只是沒有或是不能與外界實現較好的接軌。
故而,在愛情這個話題的世界里,愛是什么,怎么去愛,都是極有必要去弄懂和吃透的,不然就會出現問題,或者說遲早都要出現問題。而愛是什么,是怎么去愛的前提;怎么去愛,則是愛是什么的后續。我更以為:愛,是那種自然流淌而出的與外界變化多寡并無直接關系的純粹的感情。
當然,愛更是一個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重大命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認識、體驗與演繹,而我的講述也未必就一定對。所以,如果有女人問到我,你愛我什么時,我會坦然的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就是一種很好很美很溫暖很想在一起的感覺。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親愛的永遠親愛 下一條: 淺淺寂寞,淺淺想念,守一份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