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有很多比較經典的格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80后朋友每天堅持閱讀。那么關于讀書、閱讀這方面,這三代人都有什么樣的區別呢?
70后的小人書攤:放學后那最愜意的時光
“記得小時候,路邊經常會看見小人書攤。書攤兒的老板用小車推著扁平的長方形箱子,常常在公交車站附近停下。將箱子兩扇打開,一排排小人書整齊的碼放在箱子里。一毛錢可以做一趟公交車,卻可以坐在小馬扎上看兩本全新的小人書兒。我常常為了看書,花掉坐車的錢,然后花四五十分鐘走回家,對我來說那就是記憶中最早的租書店了。”這是70后網友“葉子”青少年時期關于租書店的回憶。
時至今日,再談起小人書,連很多80后都沒什么印象,小人書已經成為繼瓷器、書畫、錢幣、郵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熱點。最初那些價格低廉的小人書有時甚至千金難求,但無論價值幾何,對與葉子年齡相仿的那一代人來說,小人書是暖陽下瞇著眼睛閱盡精彩故事后的滿足,是瞞著父母偷偷花掉那一毛錢后心里的忐忑,是學生時代放學后最愜意的美好時光。
80后的租書小店:租本書弄得像做賊
伴隨著小人書攤的沒落,隨之興起的就是“叢大爺們”經營的租書店。武俠里的金庸、古龍;言情里的瓊瑤、席慕蓉;科幻小說的衛斯理;偵探小說的金田一似乎構成了那時書店里的主要內容。特別是在學校附近,男生也好、女生也罷,進書店前總要左右張望一番,確定附近不見老師的蹤影后,一溜煙的溜進書店,將小說偷偷的藏在衣服里帶出書店。5毛錢厚厚的一本,卻只能看一天,隔天就得多花錢,這樣的規定讓孩子們想盡辦法盡快把書看完。
“外面包著語文書的書皮,www.clarebirth.com自習課時趁著老師不在就偷偷的看,還經常被老師發現。那時候總覺得老師火眼金睛,長大了才知道,已經泛了黃、打了卷的武俠小說,再怎么偽裝也能一眼看得出來。”80后的小王笑著回憶他的租書生涯。
90后的電子書城:沒了書香,少了溫度
隨著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租書店也逐漸消失。“想看什么就下載什么,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晚上看書也不用特意開燈,看完了隨手把iPad一關,倒頭就睡,那多方便。而且,也不用砍樹造紙印刷,多綠色環保。哪里還用特意去租書、還書。”1990年出生的琳琳是個電子書迷,大學四年琳琳看了上千本小說。既方便又省錢,是琳琳選擇看電子書的主要原因。
可琳琳的父親卻不喜歡電子書:“大一的時候,她跟我推薦《鬼吹燈》,讓我用iPad看,屏幕晃得我眼花,于是就上書店買了實體書。等我把書買回來,看完了,想跟她探討探討時,她卻告訴我,《鬼吹燈》她早刪了,因為占內存。”原本想與女兒交流一下讀后感的父親,頓時覺得冷水潑頭。“不是說電子書不好,可我總覺得數字化的圖書不僅沒了油墨的書香味,也少了人與人交流的溫度。”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80后無愧于這個時代! 下一條: 80后回憶小學語文課本(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