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寶安日報打工文學周刊◎趙薇
趙薇 曾在深圳打工,現為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
秋冬之際,天色欲曙未明的白鹿原西坡,常常是這樣一種景象:蔚藍的天空還掛著少許星斗,坡畔上霧氣騰騰,寒氣逼人,遠眺西安城區,只見一片燈火輝煌,而趕早路的人,已經三三兩兩地向西安進發了……如今我每年總有幾次趕早去西安辦事,而每臨此情此景,就會把我的記憶立即拉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那個低標準、“瓜菜代”、人人吃不飽飯的歲月。
1962年,因為家中缺糧,不夠吃,只能想辦法用瓜菜來替代。白鹿原是旱原,由于缺水,不適宜種菜,所以祖祖輩輩都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除了蔥、蒜、辣椒和野菜,沒有更多的瓜果菜蔬可吃。平時都吃不到菜,現在糧食緊缺了,哪里還有瓜菜可代呢?也不知聽誰說,原下西安近郊有一個叫高橋的地方能撿到白菜幫子。于是,原上的人們聞風而動,陸陸續續半夜三更起床趕路,到高橋去撿拾白菜幫子,以緩解難挨的饑餓。
我家住在白鹿原腹地,距高橋大約有18公里的路程,除8公里的平地外,還要翻兩面坡。要在天亮到達高橋,就得早起早走。那時家里都沒有鐘表,也不知道時間,只知道雞叫頭遍就得走,我當時還不到12歲,正是瞌睡多的年齡,迷迷糊糊在大人的催促下只好起床,跟著爺爺上路。因為爺爺也上了年歲,我要幫爺爺拉車。當時父親在西安工作,姐姐跟著父親在外邊上學,弟妹們都還很小,媽媽要帶他們,家中除了爺爺,我就算“勞力”了,我只好逃學來應付生存的危機。初冬的白鹿原,已經很冷了,現在想起來,起床的時間,可能是凌晨一點鐘左右,雖然穿著棉衣,但還是凍得打牙格打顫,又瞌睡,跟著爺爺,跟著同村人的車隊,半睡半醒,深一腳淺一腳在后邊走。所謂的車,就是推車,是這里祖祖輩輩使用的木制的獨輪車,輪子在前方,兩個把手在后,靠人力推著前行。車輪也是木頭做的,沒有軸承,推起來很費力。在夜深人靜的半夜里,它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持續發出有節奏的咯噔噔咯噔噔的聲音。這一只不小的車隊,急匆匆地趕著路,沒有人說話,大家都生怕到遲了,菜幫被早到的人撿完。一路上,只有車輪持續發出的聲音,在空曠的原野,顯得特別響亮、悠遠。
就這樣走呀走呀,也不知道走了多遠,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終于走到了白鹿原的原邊上,第一次從原上看到了西安市的夜景,雖然那時電燈等其他設施遠遠比不了現在,可當時看到這“燈火輝煌”,很是稀奇。因為白鹿原高,西安市低,遠遠地俯瞰,那燈光眨著眼睛,忽明忽暗,很有層次,給我一種莫名其妙、深不可測的感覺,在少年的我看來,足以嘆為奇觀!從那時候起,幾十年來,每當天不亮行走在白鹿原原邊朦朧的夜幕下,我就有一種獨特的感受,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車隊開始下坡了,要下兩面坡。因為是小路,路面也不平,車子吱扭扭吱扭扭地拐來拐去,極不好走。到達高橋的時候,太陽已有半竿子高了,菜地里已經來了好多人。再一看,經過夜里風霜侵蝕的田間,白茫茫一片,白菜幫子凍得硬邦邦的睡在地上,反射著太陽光,亮晶晶的一片,煞是好看。這里是城郊人民公社的菜區,蔬菜公司需要好的新鮮的蔬菜供應城市,于是社員們收白菜時,便把最外層老的破損的菜幫子剝掉,直接丟棄在田里,所以這里能撿到菜幫。
快撿!爺爺說。于是我俯身趕忙開始撿拾。灑滿白霜的菜幫,一會就讓我的雙手又紅又痛,撿幾片,就得攏起手來放在嘴邊哈點熱氣,但是還要抓緊撿拾。慢慢地手變麻木了,放在袖子里面也不管用。太陽漸漸地升高了,有了些溫度,白菜幫子也變軟了,霜成了水,水沾上了土又變成了泥,兩手又是水又是泥,沒辦法在自己的袖筒里取暖了,更加難受了。就這樣堅持撿拾,我和爺爺總算撿滿了兩口袋菜葉。那時的口袋,是用粗線織成布,縫起來,有20多公分的直徑、一米五的高度。我和爺爺把口袋人字形交叉放在推車上,開始往回走。爺爺在推車前面系上繩子,由我在前面拉,爺爺在后邊推,平路上還好些,到原底下,向上一看,這么高這么陡的大坡,咋能上得去!可再難也得回家,就咬著牙弓起身開始艱難地爬坡。
爺爺推著上百斤重的車子,我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子憑著微薄的力氣在車前拽,來時是空車又是下坡路,猶覺得費力,現在是上坡,比來時要付出好幾倍的力氣,每一步都喘著粗氣,沒走四五步就要歇一下。來時凍得打牙格,這時棉衣早已脫掉,還流著汗。可能是熱了又涼,涼了又熱,正在上坡時,我的肚子便疼得直不起腰來。這可急壞了爺爺,半坡上前不挨村后不著店,這可怎么辦?又不能丟下推車,沒有辦法,我只好歇了一會,硬抗著起身又走。
干糧是媽媽前幾天用麥麩和不知道什么材料攪在一起,勉強用手捏在一起的饃,因為面太粗,沒有黏性,經過一路上的摩擦,等到我餓時,拿出來已經由大變小,外邊的一層已掉成碎末了。餓了就只能吃這個充饑,一路上想喝口水也沒有地方去喝。
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和爺爺邁著疲憊的步伐,終于回到家里。看到案板上放著一碗水,我渴極了,迫不及待地端起來就喝,等到媽媽轉過身來,急忙大聲喊道:這是堿水,不要喝!可一碗水已經下肚,媽媽和爺爺很擔心堿水會腐蝕壞我的腸胃,好在并無大礙。
第二天,大家都開始清洗撿回來的白菜幫子,基本上家家戶戶門前都擺著洗好的白菜幫子瀝水。人們還想了很多吃白菜幫子的做法,有的和粗糧攪到一起做菜團子,有的煮熟了放點鹽吃……目的只有一個——充饑。人們就這樣勉強度過了困苦饑餓的年月。真要感謝高橋人民公社遺棄的白菜幫子,救了我們很多白鹿原人。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打工仔余大亮(微小說) 下一條: 四月里的翹望